當生活中遇到挫折、難過時,你是透過怎麼樣的方式"排解"與"抒發"呢?有沒有一種方式,是可以獨自"療癒"又不依賴他人呢?一起來聽聽,這幾個年輕人的療癒方法是什麼

 

主題:當你遇到挫折、難過時,自我療癒的方式為何?

時間:20091201

聚會人:藍萍、惠萍、筠雅、莞綉(新同學)、忠達、執中

主題發起人:筠雅

記錄人:執中

 

 

惠萍的"Doing nothing--發呆療癒法,依舊讓旁人覺得好奇! 惠萍的"真",讓他的答案依舊是輕盈和簡單。聽著他分享曾經什麼也不做,卻又沒睡著的躺在床上七、八個小時的經驗,讓人實在佩服。他療癒自己的方式很率性,體驗存在的態度很真切。一句「人是目的,不是工具」的分享,讓人玩味良久。或許Doing nothing,就是放下"工具"的練習,試著細細體會"存在"的時刻。

 

"哭",是惠萍提到第二個自我療癒的方法。真情,不假思索;接受"存在"的事實,不需要過度的掩飾。"哭",是惠萍在"樂"與"悲"的時刻,自我療癒與醒覺的方式。

 

"睡覺",另一個簡單且沒有副作用的療癒方式,是藍萍放下煩惱的媒介。「明天的太陽依舊會從東方起來」,"睡覺",這個自我療癒的方式,似乎呼應著這個自然的定律;無論遇何困難,當一覺起來,大自然依舊是週而復始的律動。這個與生俱來的能力,不失為一個"放下"的最好方式。

 

"和成功人士對談",是藍萍第二個提到的療癒方式。是的,我們都會有走進死胡同,無法處理困境的時刻。尋求成功人士,聽聽生命能量正向的人的經驗;對自己來說,如同是充電一樣,是療癒更是成長的媒介。試想,在我們的週遭,有多少生命能量正向的人呢?又或者,我們該努力成為一個生命能量正向的人,為人"解惑"呢!

 

忠達:"走路",是我自我療癒的方式! 是的,生命的深度不在於時光的歷練,而在於"用心"的程度。"走路",這樣平凡無奇的動作,對於年輕的忠達來說,是思考困頓和問題的療癒方式。 從忠達的分享中,我們了解原來"走路"本身就是個"目的",而不是"工具"。 庸庸碌碌的人們,往往把"走路"當成是從A點到B點的"工具";而鮮少人和忠達一樣,認真的看待"走路"這樣一個"目的",把它當作成一個療癒自己的方式。 忠達遇到煩惱的事情,就喜歡率性的走路,沒有目的地。在動輒數小時的行走中,他喜歡在過程中把解決煩惱的任何一個可能都想盡;想透了,煩惱就解開了,想不透,煩惱也就此放下了(畢竟,經過一個台大研究生這麼長時間思考還解決不了的事情,實在也沒什麼值得再煩惱的了!)。

 

"寫日記",是身高180多公分的忠達所提出另一個細膩的療癒方法。從國中開始就養成的習慣,讓忠達喜歡將煩悶的思緒寫在日記中宣洩。或許,寫下情緒的字眼,並無助於解決眼前的問題;但對於許多事情來說,情緒的問題解決了,理性的問題也就解決了。 一個毫不掩飾正視自我與問題的方式—寫日記,是忠達與眾人分享的第二個療癒的方式

 

老實說,很難記錄筠雅所分享的療癒方式:拜佛。(實在是個非常鉅細靡遺的分享內心的狀態與轉變,筠雅,有沒有考慮把"拜佛"寫成一篇論文阿?) 

對於筠雅來說"拜佛"是整理與發洩思緒的一種方式。透過不斷的拜,透過攝心,訓練自己"面對它(煩惱)、處理它以及放下它。" 透過拜佛,筠雅發現,很多事情都是來自於自己的"想像"。杜絕煩惱的根源à大腦,就是透過不經大腦思索的"拜佛"來超越。拜佛之後,筠雅發現一個小小的結論:所有不同的煩惱根源都是一樣的!如何抓到那個共同的根源呢?筠雅透過"拜佛",找到了這麼一個療癒自己的方法!

 

"做家事",是筠雅分享自我療癒的方式。"掃地掃地掃心地,不掃心地空 掃地。"整理外在世界的同時,也同時整理了自己內在的世界,這就是"做家事"所能培養治癒自我的方式。 而我想,這也是父母親們從小要求我們做家事的用意唄!

  

 

這一週自我療癒的方法,讓人再次體會了「華青青年」不凡的一面。有人說,一個人要成功,端看他處理逆境的態度與方法為何? 聽著這幾個年輕人不假他人之手、不依賴他人的自我療癒法,我們可以了解到,為何每週二晚上的聚會都能充滿笑聲與生命力!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生命的花園 的頭像
    生命的花園

    The Homecoming--生命的花園

    生命的花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